| 网站首页 | 足球新闻 | 足球比赛 | 国际足球 | 足球赛事 | 足球明星 | 文章中心 | 图片中心 | 
您现在的位置: ballxw.com足球网 >> 文章中心 >>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
跟着绿城读四库丨梦回大宋杭州足球是妥妥的“榜首大哥”!           ★★★ 【字体:
跟着绿城读四库丨梦回大宋杭州足球是妥妥的“榜首大哥”!
作者:佚名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23/11/19    

  双线作战的绿城足球(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)目前表现不错:在亚冠赛场,他们为晋级下一轮积蓄力量;在中超联赛,还剩最后一轮比赛的情况下,他们暂居积分榜第四;同时,青训球队U17绿蓝两队携手晋级全国八强。

  其实,杭州玩足球,那是有传统的。千年前的杭州,是中国足球重镇。那时候,中国最好的“足球俱乐部”就在杭州。

  今天,我们按图索骥,走进《四库全书》,梦回大宋,重温蹴鞠“闹猛”的岁月。

  蹴鞠到底是指什么,唐代学者颜师古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标记解释道:“鞠,以皮为之,实以物,蹴蹋之以为戏也。蹴鞠陈力之事,故附于兵法焉。蹦音子六反,鞠音巨六反。”

  简单来说,蹴鞠本身是以皮革制作的实心球,是一种以脚蹴、蹋、踢皮球的活动,与现代足球非常类似。2004年,国际足联也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。

  蹴鞠流传至今,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汉代学者刘向在《别录》中写道,“蹴鞠者,传言黄帝所作。或曰起战国之时”。

  司马迁在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中对“足球城市”临淄有生动的记载,“临淄甚富而实,其民无不吹竽鼓瑟、弹琴击筑、斗鸡走狗、六博蹋鞠者”。这里的“蹋鞠”就是“蹴鞠”的意思。

  “三十六条花柳巷,七十二座管弦楼,更有一答闲田地,不是栽花蹴气毬。”宋代话本《钱塘梦》曾这样形容临安府的独特气质,把“蹴气毬”当做栽花一样,是全城百姓的日常。

  相传,苏东坡的书童高俅,因“蹴鞠”得到宋徽宗的赏识。苏东坡的朋友张舜民,目睹了蹴鞠在城市中的流行,情不自禁发出“东市斗鸡西市鞠”的感慨。

  陆游的《残春》则道出了乡村少年“处处喧呼蹴鞠场”的热闹场景。可以说,在当时,无论是城市,还是乡村,对蹴鞠的热爱是一样的。

  到了春天,临安名苑会安排蹴鞠表演,“以娱游客,衣冠士女,至者招邀杯酒”;西湖边,每日总有一帮少年在“宽阔处踢球”;临安瓦舍内有大家喜爱的球星,叫黄如意、范老儿、张明等,他们的名字被周密收入《武林旧事》的“诸色伎艺人”名单中,以蹴鞠擅长,他们把勾栏瓦舍当成绿茵场,竞相表演,百姓群众也越看越起劲,不禁跃跃欲试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蹴鞠不光是男子的运动,那时候是有女足的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宋代“蹴鞠纹铜镜”,镜背为一对年轻男女对垒踢球的浮雕,可知当时女性也可以蹴鞠。

  自汉代起,蹴鞠就成了帝王也热爱的运动游戏,皇宫内设有专业足球场,据说汉武帝刘彻踢球时,还令侍从作赋助兴。唐朝时,唐太宗、唐玄宗都是蹴鞠的粉丝。

  不过,既是球迷也是“球星”的帝王应属宋太祖赵匡胤,从现存的《宋太祖蹴鞠图》中便可见一斑。图中踢球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宋太宗,观看的是大臣赵普、楚昭辅、党进、石守信等四位宋朝开国功勋。

  据传,赵匡胤是当时“足坛”赫赫有名的大神,尤其擅长“白打”。这个技术类似现在的“花式足球”,即踢球时,用头、肩、背、腹、膝、足等部位接触球,灵活变化,随心所欲,据说可使“球终日不坠”。因此,“宋太祖蹴鞠”也成了古代人物画里的重要母题,元代、清代都曾有此类画作流传。

  在刘亦菲主演的爆款剧《梦华录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:赵盼儿与池衙内相遇,一言不语,只因一脚干脆利落的蹴鞠技术就让在场的人刮目相看。由此可见,踢球不但是一种时尚,也是一种很“社牛”的交友方式。

  见面了,先踢上几脚,寒暄两句,就知道是不是同道中人。约场球,变成球友,志同道合者多了,也就结成了社团。

  当时,齐云社就是名气最大的足球俱乐部,因为球踢得高,“蹴鞠屡过飞鸟上”,因而得名。

  《都城纪胜》记载,“蹴球则曰齐云社”;《事林广记》云:“四海齐云社,当场蹴气毬。作家偏著所,圆社最风流。”这里的“作家”指的是“蹴鞠者”,“圆社”则是内行人对齐云社这个足球俱乐部的称呼。

  有了俱乐部,自然也制定了规矩。齐云社内部有分工明确的职事人员,总负责人是都部署、教正;以下是社司,主要负责会内事务;知宾、节级负责对外接待,会干、左军、右军负责比赛和球队事务。圆社发挥了行业管理职能,就是对外宣传,对内组织。

  在讲究团队协作和对抗性的“筑球”比赛中,双方派出数量相等的队员,穿着不同颜色和款式的球衣,分列于球网两侧,每位球员的职责和站位都有明确的规定。

  据 《宋史·高宗纪》记载,绍兴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,皇帝赵构在临安城銮驾出宫,沿御街进发,径直走进了清河郡王张俊的府邸。

  张俊听起来很陌生,但他也算是臭名昭著,岳飞墓前,跟着秦桧一起跪着的就是他。话说回来,皇帝亲临,张俊除了安排了宴席之外,自然少不了蹴鞠助兴。

  天团齐云社就是这张蹴鞠“大秀”的担纲者。“乐送流星度彩门,东西胜负各分番。胜赐银碗并彩缎,负击麻鞭又抹枪。”

  南宋的《武林旧事》中,还记载了这场明星赛的首发名单:“副末成贵筑球三十二人:左军一十六人:球头张俊、跷球王怜、正挟朱选、头挟施泽、左竿网丁诠、右竿网张林,散立胡椿等。右军一十六人:球头李正、跷球朱珍、正挟朱选、副挟张宁、左竿网徐宾、右竿网王用”。

  除了张俊亲自上阵任左军军头,右军军头也不是一般人,是大宋提点刑狱使,相当于现在最高法的法官。他也是辛弃疾《满江红·送李正之提刑入蜀》中提及“蜀道登天,一杯送、绣衣行客”的主人公。

  相传,在开场前,还有大腕热场,高唱齐云社社歌。《事林广记》有登:该社歌套用中吕宫《缕缕金》《好女儿》《大夫娘》《好孩儿》等9支曲牌,内容紧扣足球,采用通俗唱法。

  从这场比赛中也可以看得出,齐云社已经是专业度非常强的俱乐部了。比如,“球头”“跷球”“正挟”“头挟”“左竿网”“右竿网”“散立”等角色,就如现代足球比赛中有前锋、前腰、后腰、后卫、守门员等分工。

  此外,齐云社还会举办全国性的球赛,叫“山岳正赛”,该赛事每年举行一次,目的是确定蹴鞠艺人的技术等级。

  开赛之前,先要发通知,收取一定的参赛费用,叫“香金”,比赛的奖品叫“球彩”,集合完毕并待以茶饭后分级进行比赛。齐云社还制定球门的标准和球员的判罚规则。针对球门标准,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,上部的球门直径为一尺,名其“风流眼”;针对球员,则规定不许作“人步拐、退步踏;人步肩、退步背”等危险动作,还要求“狂风起不踢,酒后不可踢”等。

  另外,全国各球队技术等级也由齐云社评定。过关的球队可以获得一份认证,叫作“名旗”,球员通过齐云社的评级考试取得最高的职称是“校尉”。

  考虑到当年的交通状况,要凑齐全国的球队的难度不在如今的世界杯之下,要踢一次比赛也挺不容易的,所以只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次赛完。所以,虽然不像联赛要打上整个赛季,但想必比赛的盛况也不输世界杯吧。

  齐云社如此专业,可谓我国最早的“足球俱乐部”,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。

  同样发迹于杭州的绿城足球,也如“齐云社”一样,成为了浙江参赛级别最高、青训体系最完善、群众基础最广泛的职业足球俱乐部。

文章录入:admin    责任编辑:admin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
    事关青少年足球联赛三部门发
    杜绝假球、默契球!三部门发
    三部门:加强中国青少年足球
    三部门发文加强青少年足球联
    谭咏麟“对阵”李伯清 川港明
    盘点近三十年中国足球十项属
    足球杂志《442》评选足坛十大
    11人足球详细站位图
    连续两届世界杯无缘小组出线
    中国足协五人制、沙滩足球比
  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